企業文化
- Corporate culture -
文化詳情
家鄉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
發布時間:
2022-12-27 09:02
清明已過,但并沒有回老家祭拜一下媽媽,媽媽是在2011年11月份離開我們的,那個時候天天晚上夢見她,夢見她在廚房忙進忙出,夢見她在田里干活,夢見她滿臉微笑的喊著我的乳名……真正擁有的時候,反而覺得沒什么,可一旦失去,卻回味無窮,彌足珍貴。
媽媽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,記憶最深的是媽媽做的各種好吃的,曾記得,到了年底,媽媽就沒有停過,做年糕、熬制米糖,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圍著灶臺熱熱的紅糖漿,咬著硬硬的板糖。而每到清明時節,走在家鄉的小山上,提著籃子,跟著媽媽挖野菜,不要一會兒就能挖到大半籃子野菜,回到家,媽媽仔細清洗著野菜,或炒或煮湯,味道都十分鮮美。沒事的時候媽媽就坐在院子里和左鄰右舍邊聊天做鞋墊,或看看電視、打打紙牌,而我們小孩子就玩耍嬉戲,不亦樂乎,跳房子、砸四方、躲貓貓都是我們常玩的,有時候跟著調皮的小伙伴到別人地里偷西瓜或者到荷塘里采荷花,對于這些大人們都只是搖搖頭,說要是被種瓜的老伯伯抓到就去給他種西瓜做苦力,大伙就再也不敢去了。
那時候,好像老有干不完的事兒、看不完的電視、談不完的話、做不玩的游戲。那時候,被子上總有一股濃濃的陽光味兒,暖暖的,帶給我無窮無盡的力量。盡管零食沒有現在這么豐盛,卻都是原汁原味的土特產,媽媽做的,家里產的,吃起來也不覺得什么,現在回想起來,卻留下了一道道散著香氣的記憶。
那時候,學習生活似乎沒有現在孩子那么緊張。小學都是需要畢業考才能升入初中的,就連往上升一年級,也是需要考試的。記憶中,聽著老師上課,吃起了家里帶來的花生瓜子,偷偷地在桌子底下吃起了家鄉的麻糖。老師發覺不對勁,厲聲喝道:“站起來!”。吃貨的聲音也就戛然而止。
盯著電腦屏幕,思緒便飄向遠方。還記得在家門前的河岸邊,跟著小伙伴們,拿著簡易的釣具,帶著蚯蚓和魚食(其實也就是水和著大米)。雖然戰果不曾豐厚,一上午也能釣個一小碗。母親搖搖頭,到菜地里摘些辣椒?,F在想起來,卻感到回味無窮。那時候,倒沒感到野生魚那么好吃,現在上大街上買魚,第一句話就是:“是野生的么?”
味道還有很多很多:春天時鞭炮的味道、米糖的味道;夏天時冰淇淋的味道、房間里充斥著的蚊香的味道。上學時,課桌里帶的咸菜味,有時,書包里也得書也滿滿的都是這種味道。 秋天時紅薯的味道、瘋玩兒完了的汗水的味道;冬天時堆雪人的味道,房間里的火桶里的溫暖的味道。 它們伴我度過了這么多春夏秋冬,如今都隨著媽媽的離去,深深的埋在心底,散發著一股說不盡、道不完的味道。



微信公眾號